锻造专属考研方案,助你轻轻松松上岸
15727343689
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考研备考指南
一、学院专业概况
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,在服饰教育领域独具特色。学院紧密贴合社会与产业需求,全力打造高层次创新设计人才培养基地。其教学团队实力强劲,超过半数教师拥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,其中教授有 6 人,副教授达 18 人 ,国际化视野与丰富经验为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在专业设置上,学院涵盖多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,包括色彩设计、珠宝首饰设计、鞋品与箱包设计、工业设计、设计管理、工艺设计等 。这些专业方向既顺应了当下时尚产业多元化发展趋势,又突出了学院在服饰艺术与工程交叉领域的独特优势,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。无论是对时尚潮流趋势把控感兴趣,还是热衷于钻研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,都能在学院找到与之契合的专业方向。
二、招生专业及方向解读
学院在学硕和专硕均有招生 。学硕专业为 140300 设计学,研究方向聚焦于服装服饰设计与创新应用研究,涉及珠宝首饰设计、鞋品与箱包设计等细分领域 。以珠宝首饰设计方向为例,该方向注重培养学生对珠宝首饰材料、工艺的深入理解与创新运用能力,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设计功底,还要熟悉珠宝行业的市场动态与文化内涵,能够设计出兼具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珠宝作品。专硕专业为 135700 设计,涵盖服饰文化与设计、色彩设计等方向 。服饰文化与设计方向着重研究服饰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传承与创新,通过对不同地域、不同历史时期服饰文化的挖掘,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现代设计中,使设计作品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建议考生在选择专业方向时,充分结合自身兴趣爱好、本科专业背景以及未来职业规划。若本科为服装设计相关专业,且对服装的创新设计有浓厚兴趣,可考虑学硕的服装服饰设计与创新应用研究方向;若对色彩搭配有着独特的感知力和创造力,专硕的色彩设计方向或许更为合适。同时,考生可前往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院官网,仔细查看《北京服装学院 [具体年份]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》,明确各专业拟招生人数、考试科目等关键信息 ,做到心中有数,精准报考。
三、考试科目详解
(一)初试科目
思想政治理论(101):作为公共课,此科目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、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内容的掌握程度 。主要题型包括选择题和分析题,旨在测试考生的政治理论素养、分析问题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考生需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积累,关注时事热点,学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,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与逻辑性。
英语(学硕 201 英语(一),专硕 204 英语(二)):英语考试在考研中占据重要地位。英语(一)难度相对较高,更侧重于对考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学术阅读写作能力的考查,题型有英语知识运用(完形填空)、阅读理解、翻译(英译汉)、写作(小作文多为书信,大作文多为图画作文) 。英语(二)难度稍低,主要考查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,题型与英语(一)类似,但在题目难度和考查侧重点上有所不同,如阅读理解的文章篇幅和难度相对较小,写作中的大作文多为图表作文 。考生应根据报考专业的要求,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,通过背单词、做真题、练习写作等方式,逐步提升英语水平。
专业课:专业课考试因专业和方向而异 。以服装设计与工艺相关方向为例,考试科目通常为 617 中外服装史设计类、916 服装设计与工艺 。617 中外服装史设计类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和外国服装历史发展脉络、不同时期服装风格特点、重要服装事件及人物等知识的掌握,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,对相关设计现象进行分析和解读 。916 服装设计与工艺则重点考查考生的服装设计能力和工艺水平,包括服装效果图绘制、款式设计、结构设计以及工艺制作等方面 。此外,部分专业如 914 专业设计与策划、916 服装设计与工艺等需使用画板,考试时长为 3 小时 ,考生要提前熟悉考试要求,合理安排考试时间,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答题。
(二)复试内容
复试是考研的重要环节,主要考查考生的专业素养、外语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。
现场复试:包含专业笔试、面试、英语口语测试三部分 。专业笔试成绩占 60%,主要考查考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,可能涉及专业领域的前沿问题、热点话题等 。面试成绩占 30%,面试过程中,考官会围绕考生的专业背景、研究兴趣、毕业设计作品等方面进行提问,考查考生的专业思维、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。英语口语测试占 10%,通过对话、朗读文章、翻译等形式,考查考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和听说能力 。
网络远程复试:包括业务水平审核、面试、英语口语测试三部分 。业务水平审核成绩占 40%,考生需提交英语水平成绩证明、科研成果(如专利、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、专著等)、获奖证书、本科成绩单、学位论文(已获学位考生)或论文标题与摘要(应届考生)、研究计划书等材料 ,审核专家通过这些材料综合评估考生的业务水平。面试和英语口语测试的形式和考查内容与现场复试类似,但对考生的网络设备和环境有一定要求,考生要提前做好准备,确保复试过程顺利进行 。
四、参考书籍推荐
《中国服装史》:袁仄主编,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 。该书系统梳理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服装的发展演变过程,从原始社会的简单服饰到现代服装的多元化风格,详细介绍了不同时期服装的款式、材质、色彩、制作工艺以及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文化、政治经济等因素,是学习中国服装史的基础且核心的教材 。
《西洋服装史》:李当歧著,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 。对西方服装从古代文明时期到现代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全方位、深层次的阐述,深入剖析了西方服装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风格演变、文化内涵以及社会背景对服装发展的影响,有助于考生理解西方服装的设计理念和发展规律 。
《外国服装史》:袁仄著,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。可作为学习外国服装史的补充资料,与《西洋服装史》相互参照,加深考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区(除中国外)服装发展的认识,丰富知识储备,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服装文化的多样性 。
《中国工艺美术史》:田自秉著,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。全面介绍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、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品种(如陶瓷、染织、金属工艺等)、工艺特点以及艺术成就,对于理解服饰艺术与传统工艺之间的紧密联系,从工艺美术的角度挖掘服饰设计灵感具有重要意义 。
《世界现代设计史》:王受之著,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。详细讲述了世界现代设计从工业革命时期到当代的发展历程,涵盖重要设计流派(如新艺术运动、现代主义设计、后现代主义设计等)、代表人物及作品,能够拓宽考生的设计视野,为解答专业题目提供更多的思路和观点,同时有助于考生把握现代设计潮流趋势,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或理论答题中 。
《设计中的设计》:原研哉著,朱锷译,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。书中提出了许多独特且富有启发性的设计理念和方法,引导考生深入思考设计的本质和意义,培养创新思维,启发考生在设计实践或理论研究中突破传统思维定式,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价值的作品或观点 。
除了上述指定参考书籍,考生还可根据自身情况和专业方向,选择一些相关的学术期刊(如《服装学报》《装饰》等)、行业报告、专业书籍进行拓展阅读,及时了解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,丰富知识体系,提升专业素养 。
五、备考时间规划
(一)基础阶段(现在 - 6 月)
英语:每天背诵一定量的单词,可借助单词书或手机 APP 进行记忆,同时学习基本语法知识,通过分析简单句子来巩固语法。每周进行 2 - 3 次英语阅读练习,选择难度适中的文章,锻炼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。
思想政治理论:初步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考试大纲和知识框架,观看一些基础课程视频,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、毛泽东思想等内容有初步认识 。可以结合教材进行简单的阅读,标记重点内容,但无需进行大量背诵 。
专业课:通读指定的专业参考书,对专业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。以中外服装史为例,按照时间线梳理中国服装史和外国服装史的知识点,制作思维导图或表格,帮助记忆 。对于设计类专业,开始进行基础的手绘练习,如线条练习、人体比例练习等 。
(二)强化阶段(7 月 - 9 月)
英语:扩大词汇量,重点背诵高频词汇和易错词汇。继续进行英语阅读练习,同时开始练习翻译和写作,每周至少写一篇英语短文,并找老师或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帮忙批改 。分析阅读和翻译中的错题,总结答题技巧和方法 。
思想政治理论:系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各个知识点,结合肖秀荣的《精讲精练》和《1000 题》进行学习和练习 。每学习完一个章节,及时做相应的练习题,巩固知识点,标记错题,以便后期复习 。
专业课:深入学习专业知识,对重点知识点进行背诵和理解。对于中外服装史,不仅要记住知识点,还要能够分析不同时期服装风格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。设计类专业要加强手绘训练,提高手绘表现能力,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创作 。同时,可以参加一些专业相关的讲座或线上课程,拓宽专业视野 。
(三)冲刺阶段(10 月 - 12 月)
英语:进行全真模拟考试,按照考试时间和要求完成历年真题,检验学习效果,分析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。继续练习写作,积累一些优秀的写作模板和常用表达,提高写作速度和质量 。对单词进行查漏补缺,强化记忆易错单词 。
思想政治理论:对《1000 题》中的错题进行再次复习,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。开始背诵主观题知识点,可参考肖秀荣的《肖四》《肖八》等资料 。关注时事热点,了解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,并思考如何将其与所学理论知识相结合 。
专业课:进行专业课的模拟考试,按照考试时间和要求完成答题,熟悉考试流程和题型 。对专业知识进行全面复习,强化记忆重点知识点 。设计类专业要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,准备好作品集,在作品集中展现自己的设计思路、创新点和实践能力 。同时,回顾之前的设计作品,总结经验教训,提升设计水平 。
六、备考技巧与建议
制定合理计划并严格执行: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能力,制定详细的备考计划,将备考时间划分为不同阶段,每个阶段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,并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时间给各个科目 。计划制定后,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,保持学习的连贯性和稳定性,避免拖延。例如,规定每天早上背诵英语单词和政治知识点,下午进行专业课学习和练习,晚上复习当天所学内容并做总结 。
多做真题并分析总结:历年真题是考研备考的重要资料。通过做真题,考生可以了解考试的题型、命题规律、考试难度以及知识点的分布情况 。对于英语、政治等公共课以及专业课真题,要反复练习,分析错题原因,总结答题技巧和方法 。比如在做英语阅读真题时,分析每道题的出题思路,总结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的特征;在做专业课真题时,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答题,如何组织答案才能得高分 。
建立知识框架体系:在学习专业课和政治等科目时,建立知识框架非常重要。将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,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。以中外服装史为例,可按照时间顺序将中国服装史分为先秦、秦汉、魏晋南北朝等时期,将外国服装史分为古代、中世纪、文艺复兴等时期,每个时期再分别从服装款式、材质、色彩、工艺等方面进行梳理,这样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,在答题时能够快速调用相关知识 。
注重手绘和设计实践(针对设计类专业):对于设计类专业的考生,手绘和设计实践能力至关重要。要坚持每天进行手绘练习,提高手绘技巧和表现能力,包括线条的流畅性、色彩的搭配、物体的造型等方面 。同时,积极参与设计项目或比赛,锻炼自己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,积累设计经验,将实践经验运用到考研作品和答题中 。
保持良好心态和健康身体:考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期间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,保持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 。要相信自己的能力,遇到问题及时调整心态,避免焦虑和压力过大 。合理安排休息时间,保证充足的睡眠,适当进行体育锻炼,保持身体健康,以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投入到备考中 。例如,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运动,如跑步、瑜伽等,缓解学习压力 。